三种人不能吃藏贝母!
相传,从前四川某地有位妇女体质虚弱,婚后多年,怀孕数次均未能顺利产下胎儿,有两次虽然已经分娩,但均为死胎,一家人为此事非常苦闷。夫妻二人闻知南山下有位老郎中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,且医术精湛,于是,他们特地前往求医问药。
老郎中详问缘由后,查见这位妇人一身消瘦,两颊潮红,不时咳吐痰涎,痰中隐隐出现血丝,再视其舌老而光,脉细而数,乃诊为肺痨,并说可治愈此病。因郎中已经年老,行动不便,所以只能详细嘱咐患者的丈夫,指点他自行上山去何处找何草药。

丈夫听后赶紧行动,果然找到了老郎中所说的草药,他将挖来的草药按老郎中的指示晒干研粉,每日一匙,分两次给妻子服用。连服数月,妇人不但咳嗽日减,体重日增,且又怀孕。其夫欣喜之余,倍加照顾,后妇人真的顺利产下了一个健康胖娃,母子平安,全家人均大喜过望。
孩子满月之日,夫妻俩专程到老郎中家致谢,闲聊时问起这种草药的药名,老郎中说:“此药乃祖传,以往并未有名,想我四川人靠此药喜得宝贝,又使其母平安,可取名为‘川贝母’”。

川贝母,百合科植物川贝母、暗紫贝母、甘肃贝母、梭砂贝母、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。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“松贝”“青贝”“炉贝”和“栽培品”。主产于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云南、西藏。川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;归肺、心经,有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、散结消痈功效。
现代研究证实,川贝母中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祛痰、镇咳作用。川贝母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松弛作用,有降压、解疼、止泻作用。其含有的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,扩大瞳孔。大量川贝碱能麻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,抑制呼吸运动。此外,川贝母还有一定的镇痛、催眠作用。

川贝母
川贝母能清肺化痰,又味甘质润而润肺止咳,尤宜于内伤久咳,燥痰、热痰之证,可治肺热燥咳、干咳少痰、阴虚劳咳、痰中带血。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、化痰止咳,如二母散(《急救仙方》)。此外,川贝母还有清热化痰、散结消痈之功,可治瘰疬、疮毒、乳痈、肺痈等。如配伍玄参、牡蛎等治痰火郁结治瘰疬,如消瘰丸(《医学心悟》)。
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以前的历代本草中只有贝母一种称谓。至《本草汇言》,有了贝母以“川者为妙”之说,清代《轩岐救正论》中正式有浙贝母之名。

浙贝母
浙贝母主产于浙江。初夏植株枯菱时采挖,大小分开,大者除去芯芽,习称“大贝”;小者不去芯芽,习称“珠贝”。味苦,性寒;归肺、心经。有清热化痰止咳、解毒散结消痛的功效。
川、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基本相同。但前者兼甘味,性偏于润,肺热燥咳,虚劳咳嗽用之为宜;后者味苦,性偏于泄,长于清化热痰、降泄肺气,多用治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。至于清热散结消痈之功,二者共有,但以浙贝母为胜,故“消瘰丸”中也用浙贝母。

平贝母: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,味苦、甘,性微寒,归肺、心经。
平贝母、伊贝母(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)在功效上更接近川贝母,功能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,但二药无散结消痈之功。湖北贝母在功效上更接近浙贝母,功能清热化痰、止咳、散结。适用于热痰咳嗽、瘰疬痰核、痈肿疮毒。入药主要是研粉冲服。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均不宜与川乌、草乌、和附子同用。

土贝母: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,味苦,性微寒,归肺、脾经
此外,还有一种土贝母,和以上所有贝母不同,它是葫芦科植物,有类似于浙贝母的解毒、散结、消肿之功。虽也归肺经,但并无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,主要用于乳痈、瘰疬、痰核的治疗。#头条创作挑战赛#
相关文章
- 12-26软骨素凝露的作用与功效及危害!
- 12-26核酸检测作假怎么处理?!
- 12-26去皱产品哪个效果最好最安全!
- 12-26三种人不能吃藏贝母!
- 12-26曲西达素可以让白发变黑吗!
- 12-14降糖的中成药最好有哪几种呢?!
- 12-14后疫情时代的思考与建议大学生?!
- 12-14泰国小黄帽防晒霜怎么样可以涂脸吗?!
- 12-14抗抑郁的药有哪些?!
- 12-14胆结石怎样才能把石头排出来图片?!